Thursday, March 3, 2011

辨別邪正的原則



辨別邪正的原則,摘自《淨宗入門》頁六二至七O

 


我們眼所見的,耳所聞的,凡是與我們清淨心相違背的,都是屬於魔障。

《楞嚴經》上說現前世間「邪師說法如恆河沙」,邪正從那裡辦別?世尊說法四個原則的反面就是魔說。

第一﹑就是絕對與利益不相應。(不與利益相應。)
這是魔說,換句話說,那些法學了,實實在在沒有利益,沒有利益就有損耗,那些地方損耗?我們就不必說了,諸位想想,不難見到。

佛所說的一切法絕對是與利益相應。真實的利益是今生得好處,來生後世,生生世世都得好處,這叫「真實的利益」。與此相違背的,諸佛菩薩絕定不說。

也許這些邪師能夠幫助你現前得利益,可是絕定不能保證你來生得利益。現前可以使你得到名聞利養,滿足你的貪瞋癡慢,滿足你的煩惱,你也很喜歡,你所要貪得的也都能得到。

如果我們命中沒有這些富貴,沒有這些名利,這些邪師不能幫我們得到的,假如他能幫助我們得到,那他的能力就超越因果了,他能夠把因果定律推翻,諸佛如來都做不到的,他怎麼能做到?即使他以種種的方式,很像是他幫助我們得到的,其實那是我們命裡所有的,「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得到的人是他的機緣成熟,業因成熟,果報現前,就是這麼一回事情。他有能力知道你的果報何時會出現,他是有這些小神通,知道你什麼時候走運,知道你什麼時候將會升官,知道你什麼時候將會發財,藉你的因緣,他說他來加持你,他來保佑你,你上了他的當啊,來生必墮三途,所以這個不是利益,與真實的利益不相應。

佛教導我們,我們要求世間的富貴,不是求不到,常言說得好,「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一定要如理如法,它有正當的理論和方法。

理上來講,真誠心﹑清淨心﹑大慈悲心。事上講的,那就是佛告訴我們的「布施」。財布施是種因,得財富是果報。你要想聰明智慧,你要懂得法布施。你要希望你健康長壽,你要知道修無畏報施。

佛是教我們修如是因必得如是果,這個是相應,不但是利益相應,與法也相應,如理如法,沒有求不到的。

如果此生不能往生,不論你修學那個法門,你沒有辦法脫離六道輪迴,也就是說你沒有能力斷見思煩惱。不離輪廻,絕對是三惡道的時間長,三善道的時間短,這是我們不能不警惕的。

第二﹑就是非法相應。(不與法相應。)
與佛所說的法恰恰相悖,和佛講的相反。

第三﹑一定和煩惱相應。(不與煩惱滅盡相應。)
你修學他那個法門,煩惱不但不能消除,天天增長,增長貪瞋癡慢,增長嫉妒,增長造罪業。

第四﹑絕對與生死相應。(不與涅槃功德相應。)
也就是說他不主張超越輪迴,佛比喻說人死之後,來生能再得人身的,如爪上的土,不能得人身則如大地的土。所以人失去人身,來生能再得人身,鳳毛麟角,不是每個人都能得到的。

什麼樣的人才能得到呢?佛在經上講得很多,此生五戒十善修得很好,五戒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十善是身三口四意三,我就不必細說了。自己想想,我這一生當中,能不能為自己的五戒十善打上八十分,如果可以打八十分,來生絕定不失人身;假如沒有這個分數,來生就靠不住了。

所以魔家說法與生死﹑六道輪迴相應,不教你出六道。我們接待一切眾生,你的親戚朋友﹑認識的人,也應當給他們說法,勸他們斷惡修善,勸他們念佛往生。與世尊這四個原則相應,你說的就是正法,與這四條不相應,那你說的就是邪法,這是我們要記住的。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