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pril 26, 2011

六道輪迴

净空法师

六道輪迴,每一個人去的地方不一樣。什麼人決定你到什麼地方?給諸位說,沒有人­決定,這個時候不是天神給你決定,也不是閻羅王給你決定,是你自己的念頭。佛法裡頭­說­得好,最後你的一念是什麼?如果最後那個念頭是貪心,不管你想著是財產,或者是家親眷­屬,你最後這一念想這個是貪,貪心墮餓鬼道;如果最後這一念是瞋恨,有埋怨、怨­氣、心­裡不平,那就到地獄道;最後一念是糊塗、愚痴,雖然沒有什麼妄念,但迷迷糊糊的,多半­到畜生道;你最後這一念是阿彌陀佛,你到極樂世界去了;最後這一念是真主,­他到天園去­了,就最後一念。這一世壽命終了的時候,來生到哪裡去是最後一念,那個是關鍵。

Monday, April 25, 2011

DEALING with INSULT….Lord Buddha





DEALING with INSULT….Lord Buddha
The Buddha explained how to handle insult and maintain compassion.
One day Buddha was walking through a village. A very angry and rude young man came up and began insulting him. "You have no right teaching others," he shouted. "You are as stupid as everyone else. You are nothing but a fake."
Buddha was not upset by these insults. Instead he asked the young man "Tell me, if you buy a gift for someone, and that person does not take it, to whom does the gift belong?"
The man was surprised to be asked such a strange question and answered, "It would belong to me, because I bought the gift."
The Buddha smiled and said, "That is correct. And it is exactly the same with your anger. If you become angry with me and I do not get insulted, then the anger falls back on you. You are then the only one who becomes unhappy, not me. All you have done is hurt yourself."
"If you want to stop hurting yourself, you must get rid of your anger and become loving instead. When you hate others, you yourself become unhappy. But when you love others, everyone is happy."
The young man listened closely to these wise words of the Buddha. "You are right, o Enlightened One, "he said. "Please teach me the path of love. I wish to become your follower."
The Buddha answered kindly, "Of course. I teach anyone who truly wants to learn. Come with me."

Friday, March 4, 2011

一部無量壽經,一句阿彌陀佛,挽回劫運


净空法师
在現前這個時代,災難現前有好處,我們也常說,大災難現前,啟發許許多多人覺悟了。我們要從迷惑顛倒回過頭來,決定不能搞自私自利,我們要平等對待,我們要和睦相處,我們要同舟共濟。今天整個地球出了麻煩,在太空當中地球像一條船一樣,我們同舟共濟,不要再分別你我他,萬物一體,萬物一家,要誠心誠意互助合作。我們意念這麼一改,諸位要曉得,災難就化解了。為什麼?物隨心轉,這個環境就隨心轉了。現在這個環境糟到這個程度是什麼?每個人自私自利,只有自己,沒想到別人,甚至於起心動念都是損人利己,所以才把地球變成這個樣子。科學家告訴我們,宇宙之間物質是假的,只有意念。這個意念什麼?意念是識。佛家講的,心現識變,自性能生能現它不變,識就會變,識是什麼?念頭,隨著念頭在變。這個念頭是十法界的眾生、是六道眾生。四聖法界的眾生心地都清淨,因為他們沒有分別執著,阿羅漢跟辟支佛沒有執著,上面的菩薩跟佛沒有分別,所以他清淨,那個是淨土,釋迦牟尼佛的淨土。六道輪迴是穢土,六道輪迴裡的眾生他有分別執著,而且非常嚴重。現在分別執著全部都是錯誤的,都是不善的,佛給我們講的十善全違背了。
  所以現在這個世界是十惡的世界,殺、盜、淫、妄、惡口、兩舌、綺語、貪、瞋、痴,他全是這個,全了。反過來是真修十善業的,不殺、不盜、不淫、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不貪、不瞋、不痴,這太少太少了,真的一萬人當中難得找到一個。世界之所以變成這樣,社會之所以變成這樣,我們要知道,不是別的原因,地球上居民的意念,我們住在地球上這些眾生我們的念頭。我們念頭善,地球馬上就恢復正常,如果還不知道回頭,那災難還要嚴重。今天的災難是剛剛開始,不是到這裡就完了,現在剛開始,後面的麻煩大了!所以我們希望學佛的同學,無論是在衛星上學的、在網路上,我們同學一部《無量壽經》,我們同念這一句阿彌陀佛,遵循經教裡面的理論,把理論變成我們的思想,把經典裡面的教訓變成我們的行為。我們這些同學,我相信人數不少,全球淨宗同學我們都能這樣做,對這個世界就有很大的貢獻,挽回劫運。科學家說只要有八千人就夠了,我相信我們決定不止八千人,遠遠的超過。我們要有信心,我們要有大願,一定從自己做起,全心全力去做。
  最重要的,知道事實真相,身不是我,靈性是我,身有生滅,靈性不滅。知道靈性不滅,那你就要重視因果的定律,我們沒有超越十法界,就決定出不了因果的定律。十法界裡面,善因善果,惡因惡報。我們決定不結惡緣,決定不造惡因。我們只有一個目標、一個方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在西方極樂世界成就了,那就要像經上所講的,我們要報父母之恩,父母生我們這個身體,我們才有緣接觸到佛法,要報佛菩薩的恩,不是佛菩薩的教誨,我們這一生怎麼能成就?用什麼方法報恩?自己成佛了,然後效法諸佛如來、法身大士也在遍法界虛空界,像經上所講的一樣,以無量的智慧、無量的神通道力應化在十法界,幫助一切還沒有覺悟的眾生,這叫真正報恩,報我們生生世世父母之恩,報諸佛如來、老師之恩。

Thursday, March 3, 2011

辨別邪正的原則



辨別邪正的原則,摘自《淨宗入門》頁六二至七O

 


我們眼所見的,耳所聞的,凡是與我們清淨心相違背的,都是屬於魔障。

《楞嚴經》上說現前世間「邪師說法如恆河沙」,邪正從那裡辦別?世尊說法四個原則的反面就是魔說。

第一﹑就是絕對與利益不相應。(不與利益相應。)
這是魔說,換句話說,那些法學了,實實在在沒有利益,沒有利益就有損耗,那些地方損耗?我們就不必說了,諸位想想,不難見到。

佛所說的一切法絕對是與利益相應。真實的利益是今生得好處,來生後世,生生世世都得好處,這叫「真實的利益」。與此相違背的,諸佛菩薩絕定不說。

也許這些邪師能夠幫助你現前得利益,可是絕定不能保證你來生得利益。現前可以使你得到名聞利養,滿足你的貪瞋癡慢,滿足你的煩惱,你也很喜歡,你所要貪得的也都能得到。

如果我們命中沒有這些富貴,沒有這些名利,這些邪師不能幫我們得到的,假如他能幫助我們得到,那他的能力就超越因果了,他能夠把因果定律推翻,諸佛如來都做不到的,他怎麼能做到?即使他以種種的方式,很像是他幫助我們得到的,其實那是我們命裡所有的,「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得到的人是他的機緣成熟,業因成熟,果報現前,就是這麼一回事情。他有能力知道你的果報何時會出現,他是有這些小神通,知道你什麼時候走運,知道你什麼時候將會升官,知道你什麼時候將會發財,藉你的因緣,他說他來加持你,他來保佑你,你上了他的當啊,來生必墮三途,所以這個不是利益,與真實的利益不相應。

佛教導我們,我們要求世間的富貴,不是求不到,常言說得好,「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一定要如理如法,它有正當的理論和方法。

理上來講,真誠心﹑清淨心﹑大慈悲心。事上講的,那就是佛告訴我們的「布施」。財布施是種因,得財富是果報。你要想聰明智慧,你要懂得法布施。你要希望你健康長壽,你要知道修無畏報施。

佛是教我們修如是因必得如是果,這個是相應,不但是利益相應,與法也相應,如理如法,沒有求不到的。

如果此生不能往生,不論你修學那個法門,你沒有辦法脫離六道輪迴,也就是說你沒有能力斷見思煩惱。不離輪廻,絕對是三惡道的時間長,三善道的時間短,這是我們不能不警惕的。

第二﹑就是非法相應。(不與法相應。)
與佛所說的法恰恰相悖,和佛講的相反。

第三﹑一定和煩惱相應。(不與煩惱滅盡相應。)
你修學他那個法門,煩惱不但不能消除,天天增長,增長貪瞋癡慢,增長嫉妒,增長造罪業。

第四﹑絕對與生死相應。(不與涅槃功德相應。)
也就是說他不主張超越輪迴,佛比喻說人死之後,來生能再得人身的,如爪上的土,不能得人身則如大地的土。所以人失去人身,來生能再得人身,鳳毛麟角,不是每個人都能得到的。

什麼樣的人才能得到呢?佛在經上講得很多,此生五戒十善修得很好,五戒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十善是身三口四意三,我就不必細說了。自己想想,我這一生當中,能不能為自己的五戒十善打上八十分,如果可以打八十分,來生絕定不失人身;假如沒有這個分數,來生就靠不住了。

所以魔家說法與生死﹑六道輪迴相應,不教你出六道。我們接待一切眾生,你的親戚朋友﹑認識的人,也應當給他們說法,勸他們斷惡修善,勸他們念佛往生。與世尊這四個原則相應,你說的就是正法,與這四條不相應,那你說的就是邪法,這是我們要記住的。

Saturday, February 26, 2011

时时念佛,才有成就

净空法师

学佛人不要有烦恼,不被任何境遇所动。我们发菩提心,时时刻刻存心度化众生,那么当下就是菩萨,护法龙天都会在四周保护。菩提觉悟心增长了,烦恼自然就会减少;烦恼减少,自然得到清凉自在。

学道要少攀缘,断情不断慈悲心,增长菩提心,将世间意识断除,没
有人情的牵累,没有物质的挂念,一切随缘尽份就好,时时念佛,才有成就。

Thursday, February 24, 2011

“业从何起,起于心之有念也


净空法师


“业从何起,起于心之有念也”。我们学佛的人,大概都有一点警觉心。不学佛的人不知道,一生懵懵懂懂、糊里糊涂。学佛的人晓得自己业障很重,总有个念头要消业障。先要认识业障,才有办法将它消除。

此处说明白了,业障就是念头,善的念头就是善业,恶的念头就是恶业。‘舍己为人’,念头只为一切众生得好处,没有为自己,这是善念,是‘善业’。如果念头只为自己得利益,没有想到一切众生,就是‘恶业’。佛法的善恶标准在此。

我们起个念头,利益自己也利益众生,这个念头是善恶交杂,不是纯善,也不是纯恶;果报要看将来哪个力量强,先去受报,不一定的。善念一定得善果;恶念一定要受恶报。善恶混杂不定的,要看后来的缘。
...
由此可知,起心动念关系太大了。所以,佛在大乘法里教导我们,一心一意专念‘阿弥陀佛’,一心一意专劝一切众生念阿弥陀佛,这个业是‘纯善’。一心一意求生净土,对世间决定没有贪念,就没有一点恶业,在世间随缘度日就好。

贪嗔痴慢一年比一年轻,一年比一年薄



 
净空法师
 
我们修学,贪嗔痴慢一年比一年轻,一年比一年薄,这就是功夫有进步。
修行,不但要真干,还要有智慧、要有福德。一切能够看破、放下,这是智慧;能够利益众生,帮助众生开悟,这是福德。

什么是真正的修行有功夫?真正的功夫是活得自在。
我们想想,我们自己是不是活得自由自在?如其不然,那个枷锁究竟在哪里,要把它找到,要把它解除掉,做个自由自在之人。
...

佛给我们说了,枷锁就是贪嗔痴慢,就是分别执着。所以,要不断地用功努力,再看破,再放下。放下贪嗔痴慢,抛开分别执着的束缚,战胜自己的烦恼习气,不被外面五欲六尘所诱惑--- 这才是真实的功夫。

净空法师主讲 - 学佛释疑204

净空法师主讲 - 学佛释疑204 (13/06/2008) 

底下问题,他说现前灾难那么多,要怎么能化解?

答:这个具体你们自己也说过了,要真正忏悔,改过自新,断恶修善,那具体的做法,如果你能够落实《弟子规》、能落实《感应篇》,决定有效。你断恶修善,断恶修善要有标准,改过自新要有标准。《感应篇》、《弟子规》就是标准。真正依教奉行,决定有明显的感应

底下的一个问题,个人在日常生活当中,要怎么修行,才能化解灾难?佛号要怎么念,才能真正得到利益?

答:在最近20多年,我们提出一个修行的纲领,20个字,我们用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来念佛,就有效了。我们用这个心念佛,用这个心处事、待人、接物,要知道我说的这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个就是经论里面讲的大菩提心。


菩提心是我们的真心,是我们的本性。能化解一切怨结,能化解一切灾难。那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要学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这个里头特别是放下,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放下贪瞋痴慢。放下是佛法里面的断烦恼,看破是佛经讲的开智慧。用我们的真诚心,尽心尽力帮助苦难的众生,尽心尽力里头,最重要的就是日夜不间断的念佛。

Friday, February 18, 2011

自性本是清净


平日处世待人接物,都要用清净、平等、慈悲的心。慈悲要有理性、觉而不迷,不是感情用事;清净心是随缘不攀缘,凡事顺其自然。心地清净,不管环境再复杂,也能看得清楚明白;心不清净,想看也会看错。所以清净心能生智慧,这是自性的本能,我们现在失去本能,是因为妄念很多、心散乱,如果心清净,有定力,六根能力自然就恢复。
我们个人修学的原则是三福、六和、三学,接触大众的时候,则是历事练心,要遵守六度、十大愿王,保持心地清净,才能够成就自己的道业。
【世间无论如何变,万变中我们要求不变,唯一不变的就是'念佛求生净土'。时局险恶,灾难频繁,我们想做好事,而好事多磨,没有清净心、没有智慧和定力,没有办法应付灾变。所以心一定要清净,要能够定,才有智慧知道如何解决问题。】

Tuesday, February 1, 2011

吉祥如意庆春节



[“修福积德迎新年”,“吉祥如意庆春节”]

庆祝新年的时候要懂得观察。“吉祥如意”是果报,“修福积德”是因行,这个对联有因有果。

我们今天社会上,大家常常说到的安定、和平,繁荣、兴旺,这都是“吉”;动乱、不安,这都是“凶”。由此可知,吉凶是属于果报,果必有因。修什么样的因才能得吉?依什么样的业才不会遇到凶灾?佛对于初学的同学讲,依十善业。佛教我们修十善,十善业归纳起来就是四好: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
...
十善末后的三条,不贪、不嗔、不痴,这是“存好心”;不妄语、不恶口、不两舌、不绮语,是“说好话”;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是“行好事”;整个合起来,那就是“做好人”。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这样才能得到吉,中国人讲“吉祥”,如意吉祥、吉祥如意!自己能够修十善,现前得的果报,“身心安稳,吉祥如意”。

与同修共勉 吉祥如意

Monday, January 31, 2011

證嚴法師的靜思語


這就是證嚴法師靜思語

001  心美.看什麼都順眼 
002  
.來自一顆懂得布施的心 
003  
講話要溫和輕柔.態度要謙誠親切 
004  
孝順要及時.行善也要及時 
005  
站在半路.比走到目標.更辛苦 
006  
多原諒別人.多得福.把量放大.福氣大 
007  
心中有愛.才會人見人愛 
008  
幸福不在得到多.而在計較少 
009  
把握當下.就是用心 
010  
待人退一步.愛人寬一步.在人生道中就會活得很快樂 
011  
要得到別人讚嘆.就得先讚嘆別人 
012  
最有力量的菩薩.就是我們的手腦 
013  
不斷發揮生命功能.才是活著的人生 
014  
聽到好話.要如海綿遇水.牢牢吸住 
015  
不要總是要求別人給我什麼..要想我能為別人做什麼 
016  
幫助別人.其實就是在幫助自己 
017  
不要只看到別人外在的污點.卻看不到自己內心的垃圾 
018  
生活有朝氣.活得暢暢快快.工作講求效率做得踏踏實實 
019  
以愛心待人.以磊落的心胸接物.則人生到處充滿了  善美 
020  
稻穗結得越飽滿.越往下垂.一個人越有成就.越有謙沖的胸襟 
021 
孝首重在順.要體貼親心.聲色柔順.切不可不耐與嫌煩 
022 
人生能被人需要.能夠有份功能.為人付出.才是最幸福的人生 
023  
欣賞他人.就是莊嚴自己 
024  
成功在優點的發揮.失敗是缺點的累積 
025  
 ""必須去走方能到達.""必須去受才可消除 
026  
我們應該為別人的成就而生歡喜心 
027  
有量就有福.有福心就靈.是謂"福至心靈" 
028  
常能反省自己有無過失.即得解脫又自在 
029  
學佛就是要善加化解煩惱.尋求心靈的安定 
030  
恆心就如滴水穿石.再大的困難與阻礙也能衝破 
031  
要想家庭吉祥合睦.要常常起歡喜心 
032  
做一切好事要把握時機.也要把握因緣 
033  
捨去昨日的好與壞.把握今日 
034  
知足常樂.甘願做.歡喜受.非顯權威豪華 
035  
生氣是拿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 
036  
人生多一份感恩.就多一份美化 
037  
縮小自我.擴大心胸.工作要歡喜.人與人要感恩 
038  
愛與感恩.能喜淨心中的煩惱 
039  
做好事要騰出時間.這是人生的目的.也是人生的義務 
040  
生命只有數十年.慧命是永遠不滅的 
041  
願要大.志要堅.氣要柔.心要細 
042  
為人處事要小心.細心.但不要小心眼 
043  
能付出愛心就是福.能消除煩惱就是慧 
044  
時時存好心.日日是好日 
045  
口說好話.心享好念.身行好事 
046  
信心.毅力.勇氣三者具備.則天下沒有做不成的事 
047  
口說好話如吐蓮花.口說壞話如吐毒蛇 
048  
太陽光大.父母恩大.君子量大.小人氣大 
049  
理直氣要和.得理要饒人 
050  
人要知福.惜福.再造福 
051  
把貪的念轉為滿足.把滿足的念換做慈悲 
052  
精神如能常滿足.就是最幸福的人生 
053  
改變自己是自救.影響別人是救人 
054  
無欲.無求則力量不盡 
055  
災要自己消.福要自己造.多造福.就可增無量的福報 
056  
愛是無盡的財富.施比受更有福 
057  
想過去是雜念.想未來是妄想.最好把握當下時刻 
058  
平安是福.快樂是慧 
059  
人的心念意境.如能保持開朗清明.則所見.都是美而善的 
060  
紛亂的心田.開不出智慧的花朵 
061  
最好的臉部保養品.就是微笑與善念 
062  
要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為別人想一想 
063  
笑容.不但可以表答善意.還可以縮短人際間的距離 
064 
 "是來自一顆懂得布施的心 
065  
有時煩惱是來自不合理的欲望 
066  
愛護身邊物.惜福常知足 
067  
歡喜和感恩是消除煩惱的力量 
068  
做好事不能少我一個.做壞事不能多我一個 
069  
幸福不在得到多.而在計較少 
070  
臉上有笑容.心中有愛的人最可愛.就是菩薩 
071  
無心去往壞處想.聽任何話都是好話 
072  
師長的責任.只是教導.實踐的路.學生必須自己去走 
073  
心中有愛.才會人見人愛 
074  
忍一時之氣..免百日之憂 
075  
改變別人.不如先改變自己 
076  
常思己過.莫論人非.時時歡喜.時時吉祥 
077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078  
每一天都是做人的開始.每一時刻都是自己的警惕 
079  
笑比皺眉好看.說話比呵斥自然 
080  
去貪就簡.可使心靈得到無比的寧靜與解脫 
081  
求福壽倒不如求平安.平安就是添福壽 
082  
最平常的人最富有 
083  
問心無愧心最安.能夠付出.助人.救人.最是快樂 
084  
待人退一步.愛人寬一寸.在人生道上就會活得很快樂 
085  
最幸福的人就是能寬容與悲憫一切眾生的人 
086  
唯其尊重自己的人.才更勇於縮小自己 
087  
退一步.讓一步.來成全別人.即是修養.即是修行 
088  
面容動作.言談舉止.都是日常生活中修養忍辱得來的 
089  
難行能行.難為能為.才能昇華自我的人格 
090  
人生要為善競爭.分秒必爭 
091  
不要小看自己.因為人有無限的可能 
092  
任何事都是從一個決心.一個種子開始 
093  
再好的機會.福報.如不能把握因緣.一樣會溜走 
094  
有心就有福.有願就有力 
095  
懺悔是心靈的告白.也可以說是精神污染的大掃除 
096  
一個永保感恩心的人.就比較不會陷入困境 
097  
心要像明月一樣.有水就有月.心要像天空一樣.雲開見青天 
098  
心無邪惡.意無邪念.即常可自在.心正則邪不侵 
099  
布施不是有錢人的專利.而是一份虔誠的愛心 
100  
這世界總有比我們悲慘的人.能為別人服務比被服務的人有福

Saturday, January 8, 2011

學了佛之後,無論在什麼境界里,心是定的。[生活在感恩的世界]


                              二零一零年三时系念(BUKIT JALIL STADIUM)
净空法师 讲于2010年12月26日

阿彌陀佛

學佛要學智慧,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究竟是什麼?它從哪來來,為什麼會有它?它有什麼作用?統統搞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個人就叫作佛。誰能做到呢?人人都能做到。只怕你不肯學,肯學統統能做到。

學了佛之後,無論在什麼境界里,心是定的。我昨天說了幾句話,是無意的,沒有想到今天是全世界各地同修都來打電話,都覺得很緊張。有什麼好緊張?學佛學這麼多年,沒學出名堂出來,考試都不及格。昨天出了個考題,統統不及格。面對問題你要用智慧,你怎麼可以用煩惱?

希望大家對昨天說的話不要誤會,不要激動,更不要采取什麼行動。行動就是自己真正檢點自己,學佛菩薩慈悲,學孔子的忠恕,原諒一切造罪業的人,你要知道造罪業的人真可憐。我們原諒他,他逃不過因果,他將來墮三途,那多可憐!

哪一輩子才能再得人身?你往前面一想的時候,憐憫心就生起來,不會再責備他了。自己好好修行,認真努力,把三個根認真修的話,就能夠化解災難,就能夠幫助社會消滅沖突,促進安定和平,這是我們佛弟子我們幫助這個國家,幫助社會,幫助全世界。

【處逆境,隨惡緣,無瞋恚,業障盡消】 【處順境,隨善緣,無貪痴,福慧全現】

                                          二零一零年三时系念(BUKIT JALIL STADIUM)




净空法师

處逆境,隨惡緣,無瞋恚,業障盡消】:别人毀謗我、侮辱我、陷害我的,都是善知識、佛菩薩,他幫助我消業障,我感激,感恩他。沒有絲毫瞋恚的念頭,忍辱波羅蜜圓滿了;不起絲毫報復的念頭,持戒波羅蜜圓滿了。

處順境,隨善緣,無貪痴,福慧全現】: 處順境時,一切稱心如意,还是永遠保持自己的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能保持住,沒有貪念,心在道上,道就是「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是大道、性德,這是自己的真心本性

一切時一切處,不失真心,不失本性,在日常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之中,一切隨緣不攀緣。快樂自在不是有地位、有權勢,而是心地清淨、行為善良。生活在世間樣樣隨緣,「日日是好日,時時是好時,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真正入此境界,果報殊勝!


Tuesday, January 4, 2011

佛法沒有末法

廣欽老和尚說: 佛法沒有末法,是''末法 ── 是人不懂敬佛、重世法,老是把佛法擺在生活之最末 ── 擺在財、色、名、食、睡之後,更擺在'茶餘飯後'之後,'人情應酬'之末。把學佛重要性擺在最末後的人,就是末法時代的人。如果是敬佛重法的人,永遠是在正法時代的!而從不在乎佛法,甚至和佛唱反調的,就是滅法時代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