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February 26, 2011

时时念佛,才有成就

净空法师

学佛人不要有烦恼,不被任何境遇所动。我们发菩提心,时时刻刻存心度化众生,那么当下就是菩萨,护法龙天都会在四周保护。菩提觉悟心增长了,烦恼自然就会减少;烦恼减少,自然得到清凉自在。

学道要少攀缘,断情不断慈悲心,增长菩提心,将世间意识断除,没
有人情的牵累,没有物质的挂念,一切随缘尽份就好,时时念佛,才有成就。

Thursday, February 24, 2011

“业从何起,起于心之有念也


净空法师


“业从何起,起于心之有念也”。我们学佛的人,大概都有一点警觉心。不学佛的人不知道,一生懵懵懂懂、糊里糊涂。学佛的人晓得自己业障很重,总有个念头要消业障。先要认识业障,才有办法将它消除。

此处说明白了,业障就是念头,善的念头就是善业,恶的念头就是恶业。‘舍己为人’,念头只为一切众生得好处,没有为自己,这是善念,是‘善业’。如果念头只为自己得利益,没有想到一切众生,就是‘恶业’。佛法的善恶标准在此。

我们起个念头,利益自己也利益众生,这个念头是善恶交杂,不是纯善,也不是纯恶;果报要看将来哪个力量强,先去受报,不一定的。善念一定得善果;恶念一定要受恶报。善恶混杂不定的,要看后来的缘。
...
由此可知,起心动念关系太大了。所以,佛在大乘法里教导我们,一心一意专念‘阿弥陀佛’,一心一意专劝一切众生念阿弥陀佛,这个业是‘纯善’。一心一意求生净土,对世间决定没有贪念,就没有一点恶业,在世间随缘度日就好。

贪嗔痴慢一年比一年轻,一年比一年薄



 
净空法师
 
我们修学,贪嗔痴慢一年比一年轻,一年比一年薄,这就是功夫有进步。
修行,不但要真干,还要有智慧、要有福德。一切能够看破、放下,这是智慧;能够利益众生,帮助众生开悟,这是福德。

什么是真正的修行有功夫?真正的功夫是活得自在。
我们想想,我们自己是不是活得自由自在?如其不然,那个枷锁究竟在哪里,要把它找到,要把它解除掉,做个自由自在之人。
...

佛给我们说了,枷锁就是贪嗔痴慢,就是分别执着。所以,要不断地用功努力,再看破,再放下。放下贪嗔痴慢,抛开分别执着的束缚,战胜自己的烦恼习气,不被外面五欲六尘所诱惑--- 这才是真实的功夫。

净空法师主讲 - 学佛释疑204

净空法师主讲 - 学佛释疑204 (13/06/2008) 

底下问题,他说现前灾难那么多,要怎么能化解?

答:这个具体你们自己也说过了,要真正忏悔,改过自新,断恶修善,那具体的做法,如果你能够落实《弟子规》、能落实《感应篇》,决定有效。你断恶修善,断恶修善要有标准,改过自新要有标准。《感应篇》、《弟子规》就是标准。真正依教奉行,决定有明显的感应

底下的一个问题,个人在日常生活当中,要怎么修行,才能化解灾难?佛号要怎么念,才能真正得到利益?

答:在最近20多年,我们提出一个修行的纲领,20个字,我们用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来念佛,就有效了。我们用这个心念佛,用这个心处事、待人、接物,要知道我说的这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个就是经论里面讲的大菩提心。


菩提心是我们的真心,是我们的本性。能化解一切怨结,能化解一切灾难。那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要学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这个里头特别是放下,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放下贪瞋痴慢。放下是佛法里面的断烦恼,看破是佛经讲的开智慧。用我们的真诚心,尽心尽力帮助苦难的众生,尽心尽力里头,最重要的就是日夜不间断的念佛。

Friday, February 18, 2011

自性本是清净


平日处世待人接物,都要用清净、平等、慈悲的心。慈悲要有理性、觉而不迷,不是感情用事;清净心是随缘不攀缘,凡事顺其自然。心地清净,不管环境再复杂,也能看得清楚明白;心不清净,想看也会看错。所以清净心能生智慧,这是自性的本能,我们现在失去本能,是因为妄念很多、心散乱,如果心清净,有定力,六根能力自然就恢复。
我们个人修学的原则是三福、六和、三学,接触大众的时候,则是历事练心,要遵守六度、十大愿王,保持心地清净,才能够成就自己的道业。
【世间无论如何变,万变中我们要求不变,唯一不变的就是'念佛求生净土'。时局险恶,灾难频繁,我们想做好事,而好事多磨,没有清净心、没有智慧和定力,没有办法应付灾变。所以心一定要清净,要能够定,才有智慧知道如何解决问题。】

Tuesday, February 1, 2011

吉祥如意庆春节



[“修福积德迎新年”,“吉祥如意庆春节”]

庆祝新年的时候要懂得观察。“吉祥如意”是果报,“修福积德”是因行,这个对联有因有果。

我们今天社会上,大家常常说到的安定、和平,繁荣、兴旺,这都是“吉”;动乱、不安,这都是“凶”。由此可知,吉凶是属于果报,果必有因。修什么样的因才能得吉?依什么样的业才不会遇到凶灾?佛对于初学的同学讲,依十善业。佛教我们修十善,十善业归纳起来就是四好: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
...
十善末后的三条,不贪、不嗔、不痴,这是“存好心”;不妄语、不恶口、不两舌、不绮语,是“说好话”;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是“行好事”;整个合起来,那就是“做好人”。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这样才能得到吉,中国人讲“吉祥”,如意吉祥、吉祥如意!自己能够修十善,现前得的果报,“身心安稳,吉祥如意”。

与同修共勉 吉祥如意